我要捐款
TOP

💪提供多元發聲管道,改善在台移工處境,讓台灣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!

捐款將100%支持「社團法人臺中市國際關懷印尼協會」提供多元發聲管道,改善在台移工處境,由本協會吸收所有募款手續費。

已募得NT$4,300
每月目標NT$30,000
已達成14.33%
|
|

https://510.org.tw/donations/K7PVY

試想當我們身在異鄉,因為文化差異備受歧視,想為自己發聲卻因為語言不通而作罷時,在外漂泊的苦悶與心酸只能全往肚裡塞。

在台灣,這些狀況隨處可見。

台灣因為少子化及缺乏基層勞力,長期仰賴大量外籍移工,他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,大多從事製造業、社福移工或是看護工

移工朋友來台灣接起了許多人不願意從事的行業,無論從事照護工作,或是在製造業,通常辛苦且工時長,由於文化差異,加上語言溝通的障礙,情緒上格外需要被接納與理解,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在台灣,提供一個他們可以發聲,展現自我的頻道,使他們的聲音可以被聽見、被看見 。期待在台工作、生活的印尼朋友,普遍能夠獲得友善的在地支持及尊重,且增進台印文化的交流。

 

臺中市國際關懷印尼協會創會理事長本身是印尼華僑,十七歲來到台灣時,看到許多移工需要幫助,因此成立協會。
 

除了關懷輔導印尼配偶及眷屬、印尼學生、勞工及看護,更產製移工們所需的廣播節目或影片,除了讓台灣人更認識在台印尼移工、新住民與學生的處境,也能讓印尼移工們提升自我認同感與自信

當我們還在睡夢中時,印尼姊姊們沒有賴床的自由,因為所照顧的長輩或是多重身心障礙者,正等待她們幫忙刷牙洗臉、換尿布。

她們要幫忙復健,避免被照顧者肢體攣縮變形;有些需要外出採買,回家準備午、晚餐。

有時候印尼姊姊會分享照顧的甘苦談,抑或是遠在他方的家人生病、孩子要上學了等等。若沒有協會長期的陪伴,她們心中的苦悶與擔憂也只能獨自消化。

許多歧視與誤解,都來自認識不足,但當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去了解、替移工們撕下標籤後,會發現:我們彼此都一樣努力在生活,時而有脆弱時而堅強;對未來有盼望,也有想要完成的夢想。

2021年協會總計服務印尼夥伴125人次,接下來他們也會繼續努力,讓台灣成為離鄉背井移工的第二個家!

了解更多請點👉社團法人臺中市國際關懷印尼協會

過往合作專案:【中台灣印尼之聲-台印文化交流製播計畫】、【為在台印尼人發聲!台印文化交流計畫

您可能感興趣的其他專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