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捐款

給特殊兒童一個安心的課後陪伴

此案由一起夢想勸募(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131364067號),募款所得 100% 用於支持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(台內團字第1090281661號)

公益

捐款

本月目標NT$87,000
離目標尚差NT$ 77,100
本月已募得 NT$ 9,900
倒數 19 天

他們不是愛搗蛋,只是需要被理解與陪伴

在南投,我們長期支持有特殊需求與家庭困境的孩子,透過個別化的教學與情緒引導,幫助他們穩定下來,重拾自信。影片中,就是目前正在陪伴的輔導老師們,與您分享孩子與我們一起努力的真實故事。邀請你一起看見,並成為他們的支持者。

孩子的風險——當特殊需求兒童無法獲得支持

在臺灣,有些孩子被稱為特殊需求兒童,他們因為先天或後天原因影響,產生學習障礙、過動症、自閉症、情緒或智能障礙等。這讓他們的學習經常較慢,而行為表現也和同儕不同,因此容易遭遇挫折。一旦缺乏理解與支持,這些孩子們可能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,被同儕疏遠,甚至難以適應社會環境。

草屯的挑戰——資源不足,讓孩子更難被看見

因此,對這些孩子們而言,課後時間的陪伴與引導至關重要。但在南投草屯,由於教育資源的限制,還有社區中也沒有適合的課後照顧選擇,讓他們難以獲得個別化的協助,於是孩子放學後只能獨自在家,也缺乏學習與改變的機會。但這一切都可以不一樣——只要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,這些孩子的能力就能被看見,人生也能有所不同。

小達的改變——從失控到自信成長

曾經的他,總是被老師投訴;如今的他,則開始微笑了。一年級的小達因 ADHD 與自閉傾向,過去經常情緒失控,不願與人互動,也缺乏學習興趣。但在向陽班課後照顧中,老師耐心陪伴他,引導他慢慢適應團體環境,學習表達與控制情緒。媽媽說:「老師不再投訴他了,他的笑容也變多了。」現在,他敢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,甚至親手做了一件裙子送給妹妹,學會表達關愛。這樣的改變,只因為他擁有了一個安心學習的地方。

小語的成長——當孩子被理解,他們能夠改變

過去小語老是生氣說:「我不想去學校!」。而現在,他總是笑著分享說:「老師不會再兇我了!」。一年級的小語,疑似有學習障礙,因為表達能力弱、寫字速度慢,總是落後於同學,於是對上學產生抗拒。在向陽班的課後照顧中,老師耐心陪伴他,幫助他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,例如透過計時器練習專注,不再因為進度慢而崩潰。更令人驚喜的是,老師意外發現小語的數學能力其實特別好。原來,當孩子的困難被理解、潛能被發掘,他終於丟掉「學習落後」的標籤,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信心與未來。

募款目標與經費使用說明

我們相信,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安心成長的機會,但這需要您的支持來實現。您的捐款,將一起維持重要的課後照顧服務,為孩子打造穩定的學習與成長環境:

29% 租金和場地維持,讓12個孩子有安全的學習空間,不必孤單在家;
37% 支援1名專業教師薪資,專業老師的陪伴,幫孩子建立自信;
11% 交通與訪視,確保老師能夠到學校與教師溝通、進行家庭訪視。
23% 教材與學習資源,讓孩子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工具,成長不受限。

*本專案募得款項以使用於募款目標經費項目為優先,其餘將使用於符合協會宗旨之工作項目費用。
現在,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;每 100 元的定期支持,就能讓孩子多1堂安心的課後陪伴,一起讓孩子的未來不同!

守護每一位孩子,為未來築起希望

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成立於 2020年,致力於支持弱勢兒童與家庭,包括單親、原住民、新住民家庭兒童,以及育幼院兒童與特殊需求兒童,提供自立關懷、職業探索、課後照顧等服務。我們同時積極參與兒童權益倡導,推動修法建議與政策監督,確保孩子的基本權利獲得保障。

至今,我們已提供超過 100人次的兒童後追關懷、40人次的職業領航探索、1,251人次的課後照顧、1,754人次的家庭支持服務,以及 5,307人次的助人者專業訓練。透過這些努力,我們陪伴孩子度過成長挑戰,幫助家庭建立更穩定的支持環境,讓每位孩子都能擁有更好的未來。

字跡-當孩子說「我就只能寫這樣」,我們該堅持還是放手?

擦掉的,不只是筆跡
小佐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(ADHD),這讓他的日常學習充滿挑戰。他不是不想坐好、也不是故意分心,而是大腦運作的方式就和多數人不同。有時候,他連自己都不明白,為什麼別人可以一下就寫完,他卻總是坐沒兩分鐘就想換姿勢、動來動去。
小藍老師知道這一點,所以從不只看表面行為,而是一直試著找出他「努力過」的痕跡。
「這個字再寫一次好嗎?寫進格子裡一點。」小藍老師試著溫和地說。
小佐嘟著嘴,不太情願地拿起橡皮擦。這已經是他今天第三次擦掉同一個字。前兩次我還能看出他想努力一下,但這次他明顯只是配合表演,一邊擦一邊嘆氣,像是在說:「你們到底要我怎樣?」
這並不是第一次他對寫字感到厭煩。他的字體常被形容為「太大」「太亂」「沒進格子」,不只小藍老師這麼說,他也知道—奶奶每天晚上都會把他的作業擦掉再寫一遍。
「反正我寫了也會被擦掉啦。」有一次他小聲說。
小藍老師聽見了,但他沒有等她回應,就繼續寫下一個字。
當孩子說「我就只能寫這樣」
有一天,他在寫作業時對小藍老師說:「我就只能寫這樣啦,我做不到。」
他寫得很快,邊寫邊說,像在趕進度。看起來不是他真的做不到,而是他已經習慣在這個環節投降。因為他知道,無論怎麼寫,最後的評價不是來自自己,而是大人。被擦掉的,不只是筆跡,也許還有他的成就感。
小藍老師試著反過來操作:「你寫完後,老師幫你拍照給奶奶看,讓她看看你今天寫得多漂亮。如果她說可以,那我們今天就不擦了,好不好?」
不可能的啦。」他頭也不抬地說。
這不是失望,而是一種已經習慣了的認命。
最想要的,其實只是被肯定一次
那天小藍老師跟奶奶通話,原本只是想轉達小佐寫字的努力。但隔天小佐一進門,臉臭得像剛吞下檸檬。他不理小藍老師,寫功課也心不在焉,腳翹上椅子,動作拖拖拉拉。
「是不是我昨天說了什麼,讓你覺得不舒服?」小藍老師問他。
他點點頭。「奶奶說你說我在協會都沒好好寫功課。」
小藍老師一愣。明明說的是他有很努力、擦了三次,怎麼會變成這樣?那一刻小藍老師才明白,這孩子其實非常在意小藍老師怎麼看他—甚至比他表現出來的還要在意。
小藍老師告訴他:「以後我跟奶奶說什麼,你都可以在旁邊聽,我不會在你背後說你不好。」
他點點頭,氣才消了一些。那天他後來有慢慢把功課寫完。不是因為我們解開了什麼大難題,而是他終於相信,至少在這裡,他不用擔心自己再被誤會一次。
社工的反思:我們到底在教他什麼?
作為社工或助人者,我們經常被訓練要幫孩子「變好」—寫得更漂亮、更整齊、更像樣。但這些標準到底是誰訂的?我們是否太容易忘記,孩子不是來滿足大人期待的工具?
對小佐來說,作業的每一筆都可能不是寫給自己,而是寫給奶奶、老師、社工、評量表。久了,他就會懷疑:「這真的是我的功課嗎?」
他的話語權從來都不在自己手上。即使已經擦掉三次,他還是被說寫得不夠好。當孩子的努力沒有被看見、被承認,反而只換來更多的修正指令,他要怎麼學會相信自己?
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「陪他更好」,但在孩子眼中,我們是不是也成了那支永遠擦不乾淨的橡皮擦?
被擦掉的努力,要怎麼讓它重新被看見?
很多人都說孩子要寫得整齊漂亮。但在「漂亮」兩個字之前,先出現的應該是「願意」。小佐不是不願意,而是每次願意了,都沒有好結果。
當努力等於被否定,當進步永遠不夠好,孩子要怎麼有自信說「我願意再寫一次」?
我們不是說不要要求孩子寫好字。小藍老師只是想問,在我們不斷要求「寫得更好」的同時,有沒有好好看過,他今天比昨天多擦了一次字,他這次有先自己找課本,他已經偷偷在進步了,只是進步的方式,不一定是大人設定的那一種。
寫在最後:我們是誰的橡皮擦?
那天他寫完功課,主動跑來要小藍老師檢查。小藍老師看了看,只擦了三個字,他開心地笑了:「今天只有三個欸!」
小藍老師也笑了,但心裡有一點酸。
這樣的笑容太少了。我們是不是太常當孩子努力的橡皮擦,卻忘了當他信心的鉛筆?
所以,當孩子說「我就只能寫這樣」,我們該堅持還是放手呢?

年度財報

點此查看112年度財報,包含「餘絀及稅額計算表」及「資產負債表」。

款項使用報告與後續追蹤

捐款後您會收到微型社福提供的月報,看見您創造的善循環和影響力!歡迎瞭解此微型社福每月的款項使用報告
一起夢想也為您把關,確保款項如實使用於協會運作與服務,查看檢核報告

為您推薦的本月精選單位
給偏鄉的孩子一雙真正飛得起的翅膀
他們的夢想不小,只是缺起跑點
邀請您一起支持微型社福,讓愛不斷延續
邀請您陪伴聽損兒童聽見未來
讓弱勢孩童克服學習與生活挑戰
幫助孩子在關愛中找到歸屬
邀請您支持發展遲緩兒家庭經濟
讓陪伴者與患者有力量面對憂鬱
每日一份愛心便當,幫助長者
只要有人牽著他們的手,未來更好
協助弱勢守護家庭,讓愛不缺席
Loading...
※資料確定送出後,請耐心等待約30~60秒後載入完成頁面。
請勿關閉、重複點擊或按下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