◉◉ 協會大小事 ◉◉
➦ 色彩學學|「色彩多感學」教師增能工作坊
4/28 的「色彩學學」工作坊,是由本會趙欣怡理事長側重於視障美術教育和色彩感知應用,
透過3階段課程與2階段實作,帶領來自各界的教師學習非視覺美學教育方法。
▎色彩與感知 I:認識視障美術教育&色彩文化與社會
趙老師首先講述視障者學習藝術的益處,除了增進閱讀與空間理解能力,也能提升其自信心。
並對學員提出疑問:「你認為色彩在生活中可以傳達哪些訊息?」,
問答中學員提出色彩從個人角度可以傳達情緒、品味、性格...…,點出色彩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,以及其特殊象徵與影響力。
▎色彩與感知 II:色彩的多重感知&觸覺化色彩研究應用
目前雖有眾多美術館已提供觸覺圖作品給視障者觀賞,但觸覺化後少了色彩資訊的現況非常普遍。
趙老師以「視障者真的不需要色彩資訊嗎?」帶出視障者對色彩的理解與運用,並分享了先天視障藝術家Esref Armagan的作品,
他透過觸覺與聽覺去感知色彩,雖與普遍的色彩認知方式不同,卻也能備受理解甚至運用到創作中。
‣ 從色光與色料的系統切入,講述色彩的科學面向
在人們的五感中,視覺感受力佔比高達80%,而視障者需要透過聽覺及觸覺來補足視覺感受力;
基於皮膚作為人類面積最大的器官,趙老師特別強調觸覺的重要性,並向學員提問:「你認為甚麼元素可以用來代表色彩?」
‣ 從實際案例解構分析,講述色彩觸覺化的實際應用
藝術家康丁斯基以色彩研究建構出造型元素系統:三角形代表黃色、圓形代表藍色、正方形代表紅色;
而國內也有「指尖虹」的線條識別系統等…。
趙老師特別提醒:「觸覺資訊須有範圍限制,並由局部細節開始逐步建構,慢慢擴及整體樣態,與視覺的整體感知邏輯有很大的差別」。
透過以上課程建構理論基礎,並以案例分享展開認知;隨後趙老師帶領學員們使用伊登12色相環的觸覺化圖像,
透過實際觸摸感知色彩資訊的紋理,並請學員於對應的色彩紋理中上色。
本次觸覺教材是利用碳粉發泡的特性,過熱後碳粉會凸起,進而將視覺紋理資訊製作成觸覺化教材。
視障者在理解色彩與圖像的過程中,常仰賴觸覺及聽覺資訊搭配相成;第三堂課將教授口述影像撰寫與解說技巧。
首先以蒙德里安作品的口述影像為範例;學員戴上眼罩,在排除視覺的情況下,試著以聽覺理解圖像。
過程中雖有許多學員認為口述影像資訊繁複,難以完全記住,但也有學員回饋「用身體尺度表示尺寸非常好記憶,也好理解」。
對口述影像有了初步理解,我們以米勒的《拾穗》為例,請學員試著說出影像中的資訊。
趙老師強調:「口述影像講得是影像內容,尤其對後天失明的視障者,在不會使用點字的情況下,顯得特別重要」,
而口述影像解說則側重解說順序,須將視覺資訊放在最前面,建構心理圖像概念後,再加以深入詳細資訊。
口述影像中的所有表達都要簡明扼要,除了提供畫作的基本資訊外,對於顏色在圖像中的位置、形狀與相對尺寸都須詳細描述,這與一般的作品介紹非常不同。
了解口述影像的運作與邏輯後,課程提供了康丁斯基《向上》、馬諦斯《舞蹈》、畢卡索《紅色扶手椅的女人》、
米羅《展開美麗翅膀的鳥兒》、梵谷《臥室》等5幅作品的觸覺圖像,讓學員實際撰寫口述影像。
趙老師引導學員先提取作品的關鍵資訊,撰寫200-300字的內容,且須包含圖像與色彩資訊,
對初次撰稿的學員來說要簡潔扼要的表達「視覺、觸覺」雙重感知是一大挑戰!
撰寫口述影像的過程除了趙老師從旁指導,學員間也互相練習與修正;
課程最後由一位學員發表其口述影像內容語音,請所有學員一同聆聽體驗。相信大家都收穫滿滿!
⠟⠴⠄⠊⠱⠐⠅⠦⠂⠍⠴⠈⠑⠦⠂⠅⠪⠐⠳⠐⠑⠬⠂⠗⠫⠐
◉◉ 謝謝您的愛心 ◉◉
本月募得金額 |
定期定額捐款 6,500 元 |
上個月募得金額使用項目 |
兼職會計:1,500元
郵資:108元
|
目前總剩餘金額 |
累積剩餘 1,700 元 - 上月使用金額 1,608 元 + 本月募得 6,500 元
= 6,592 元
|
◉◉ 簽名檔 ◉◉
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
邀請您點此再次成為更多微型社福的支持者,讓 #人力少 #深耕在地 #有使命熱情 #募款急迫性 的非營利組織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服務弱勢族群!
- 讓所有的微型社福都無後顧之憂 -
勸募字號:衛部救字第1121364815號
立案字號:台內社字第1010278037號
募款:定期定額支持微型社福
聯絡方式:客服表單
社群:官方網站 /
Facebook /
Instagram /
Youtube
徵信:檢核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