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2025年03月「社團法人中華希隱力健康生活協會」大小事

◉◉ 協會大小事 ◉◉

日期

名稱

內容說明

照片

3/8

問題解決社交團體

咦~這次的課也太有趣了吧!😆✨
【#活動紀錄|人生的考驗,竟然是選隊友?!】

這週我們在哈密基地聊的主題,超級生活感爆棚!老師一開始就丟出一個問題:「你覺得,遇到問題的時候,重要的是什麼?」結果答案五花八門,有人說資源,有人說運氣,有人說努力……結果老師笑笑地說:「其實啊,最重要的是──隊友!」👯‍♂️👯‍♀️

🔹 隊友選錯,下場超慘……
老師舉了好多生活中會遇到的例子。比如,明明一開始說好要一起做報告,結果到最後只剩你一個人熬夜打完。😵‍💫 還有打團戰遊戲時遇到雷隊友,一直送人頭,害你怎麼拼都贏不了。🎮

最有趣的是,老師問大家:「如果現在要選三個人跟你一起闖關,你會選誰?
答案從「最好朋友」、「最聰明的人」、「最會處理危機的人」通通都有,討論超熱烈!🔥

🔹 人生也是場選隊友的遊戲
不只是做報告、打遊戲,連人生也一樣啊~
🎯 老師提醒大家,「選對人合作,才能事半功倍;選錯人,只能事倍功半還被拖累!」

那怎麼選隊友?老師教了幾個小撇步:
✔ 看他遇到困難時會不會扛責任,還是只會推鍋。
✔ 看他遇到小事時的態度,細節超級關鍵。
✔ 看他願不願意跟別人一起分擔成果,不是只想搶功。

🔹 面對不同隊友,策略也要不同!
如果真的選到了「雷隊友」怎麼辦?老師教我們兩種生存法則:
💬 溝通協調:試試看能不能把大家的目標拉回來,找出彼此能配合的方式。
🚪 適時放手:如果對方完全沒辦法溝通,那就適時劃清界線,別讓自己無止盡消耗。

🔹 #最後總結
✔ 選對隊友,人生路會輕鬆很多!
✔ 遇到雷隊友,別硬撐,學會止損也是一種成長!
✔ 懂得經營好的人際關係,未來不論是學校還是職場,都能走得更順~

🌟老師還補一句超有感的話:「好隊友是會讓你一起變強的人,而不是把你拖下水的人!」🌟

3/9

情緒謎語桌遊研習會

一、活動基本資料

  • 活動名稱:情緒謎語桌遊研習會

  • 活動日期:2025年

  • 參加對象:隱性障礙孩子教育工作者

  • 主辦單位:希隱力協會

二、活動目的

本次研習會旨在透過實際操作「情緒謎語」桌遊,協助教育工作者認識人際溝通與社會情緒學習(SEL)之教學素材,提升教學現場推動情緒理解與人際互動能力的技巧,並即時回應參與者在應用上的疑問,強化實務運用的可行性。

三、活動內容摘要

  1. 情緒謎語桌遊介紹

    • 以校園人際衝突為主題設計的情境推理桌遊,透過察言觀色、推測他人情緒,訓練情緒辨識與人際理解能力。

    • 桌遊特色:

      • 18張情緒卡及情緒圖版,認識情緒及其強度變化。

      • 4種玩法,融合邏輯推理、表情觀察與肢體語言解讀。

      • 精選生活化事件題庫,增強場景代入感。

      • 適合全班分組進行,操作簡單易上手。

  2. 流程安排

    • 由講師逐步說明各種玩法規則。

    • 現場模擬示範,分組體驗「玩家演出情緒,其他人猜測」的過程。

    • 引導學員演練情緒詮釋差異、表情及語氣的微妙變化。

    • 同步開放提問,針對教育現場應用、學生適應程度、課程設計建議等問題進行即時答疑。

  3. 桌遊應用說明

    • 特別介紹搭配課堂使用的模式,如何將桌遊融入人際溝通、社會情緒學習、表演藝術等不同領域。

    • 分享課堂管理小技巧,如分組操作、情緒強度調整、課後延伸討論建議。

四、參與者回饋

  • 學員普遍認為「情緒謎語」設計生活化且貼近學生日常,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情緒覺察與互動意願。

  • 教育工作者們表示遊戲規則簡單、靈活度高,適合不同年齡層學生。

  • 多位學員對於結合表演元素、讓學生練習肢體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辨識的設計給予高度肯定。

  • 部分學員建議未來可加入更多特殊情境,如自閉症、ADHD孩子可能出現的特別反應例子,以加強實務對應。

3/16

單位合作:大同育幼院學習適應支持服務計畫

一、活動基本資料

  • 活動名稱:大同育幼院學習適應支持服務計畫 家長期初會議

  • 會議日期:2025年3月16日

  • 參加對象:大同育幼院安置兒少之家長

  • 主辦單位:大同育幼院

  • 服務團隊:職能治療師、臨床心理師、特教老師、社工師

二、活動目的

本次會議主要針對三位參與學習適應支持服務計畫之兒童(許皓翔、陳昱帆、曾毓珊),向家長說明:

  • 依據寒假期間進行的觀察與初步評估,擬定之個別化服務目標與行動策略。

  • 確認家長對計畫內容的理解與認同,並蒐集家長針對孩子近況與計畫執行的疑問或建議。

  • 強化家長與服務團隊之間的溝通與合作,促進後續支持服務的順利推動。

三、會議內容摘要

  1. 個別計畫內容說明

    • 針對每位孩子,依據學習與情緒、社交表現等需要,擬定五大領域目標(如自信建立、行為表現、情緒能力、社交互動、專注力等)。

    • 詳細說明每項目標下的行動策略、家長配合方式及執行者分工。

  2. 服務期程與方式

    • 確認服務期間(114年1月5日至114年6月28日)。

    • 每月固定追蹤服務進展,並進行中期與期末評估。

  3. 家長疑問回應與支持討論

    • 針對家長關心的孩子情緒反應、適應問題、生活自理與學校表現等議題進行詳細回覆。

    • 提供具體家庭配合建議,如情緒筆記本使用、行為檢核表練習、日常生活中增強互動技巧等。

  4. 合作期待

    • 強調家長持續觀察、回饋的重要性。

    • 鼓勵家長以正向回饋與支持性溝通協助孩子達成目標。

四、參與者回饋

  • 家長普遍表示對孩子個別化支持計畫有更清楚的理解,感受到服務團隊的用心規劃。

  • 多位家長表達對於孩子在寒假期間至今已有些微進步的欣慰,同時也期待透過此計畫持續累積改變。

  • 家長認同本次提出的「情境筆記本」、「社會性故事」、「情緒詞彙訓練」等實務策略,認為可行且願意配合實踐。

  • 部分家長提出希望能提供更多家庭應用範例,以利在家中更自然地融入訓練。

3/22

問題解決社交團體

✨【#活動紀錄|大人的教養不一致,孩子該怎麼辦?】✨

這週的課,氣氛很特別~
老師一開場就問:「你們家,教養一致嗎?
結果大家的反應是……一陣乾笑😅(超級懂那種尷尬又無奈的感覺!)

🔹 大人不一致,到底有多崩潰?
老師帶著大家一步步拆解:「大人教一套、另一個大人打槍」,這種情況對小孩到底影響多大?
有同學立刻分享說:「小時候媽媽說可以,爸爸又禁止,結果我搞到後來都不知道該聽誰的!」😂

結果老師直接點破重點:
👉 教養不一致 = 行為準則不一致
👉 行為不規律,結果就容易出問題!
👉 能量消耗爆表,小孩每天都像在打怪一樣累!

🔹 那到底該怎麼辦?
老師教了三招超實用的處理方式:

第一步:跟自己對話🧠
先搞清楚自己到底在氣什麼?不然一味生氣,只會越來越焦躁。要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不能接受這種做法?這背後是什麼情緒?」

第二步:跟別人對話🗣️
有時候,不是自己一個人悶著就能解決,要學著找重要他人(比如爸媽、老師、信得過的朋友)聊一聊,釐清想法。也可以找專業人員(比如心理師)討論更深層的東西~

第三步:跟親人對話💌
這個最硬核,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!
老師說:不一定要直接面對面,可以用寫信、傳訊息、甚至錄音、畫圖……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慢慢表達。重點是要試著打開溝通的門,讓對方有機會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。

🔹 教養不一致,是危機也是轉機!
老師提醒大家,家庭氣氛如果一直是「緊張與害怕」,小孩很容易變得敏感、壓抑或衝動。但如果大人們願意調整一下,重新建立規律,其實也可以慢慢修補破損的關係!✨

🔹 #最後總結
📢 沒有完美的教養,但可以有更懂彼此的溝通!
📢 面對不一致,先懂自己,再懂對方,才有機會一起成長~
📢 教養是兩代人的功課,不是小孩單方面的責任!

3/23

協辦:從神經多樣化瞭解語言治療與日常應用

一、活動基本資料

  • 講座主題:從神經多樣化瞭解語言治療與日常應用

  • 講座日期:2025年3月23日(日)

  • 主講人:王道偉博士
    (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博士/臺北市語聲語言治療體系創辦人)

  • 參加對象:身心障礙孩子之家長

  • 主辦單位:台灣語言溝通障礙發展協會

二、活動目的

本次講座旨在協助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,從神經多樣化的觀點理解語言治療專業,並認識如何將語言治療的理念與策略,應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中,進而促進溝通、社交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。

三、講座內容摘要

  1. 語言治療專業知識介紹

    • 說明語言治療專業涵蓋的範疇,包括言語科學、神經語言學、聽語神經機轉等多學科整合。

    • 強調語言治療從傳統語音矯正、語彙增加,轉向重視語言的功能性與實際應用

  2. 神經多樣化與語言發展

    • 引介神經多樣性概念,闡述神經多樣化(如自閉症)個案在語言發展上可能呈現的多樣性特徵。

    • 分享自閉症倡導者Jim Sinclair等人的理念,強調應尊重並正面看待神經多樣族群的差異。

  3. 語言治療介入策略

    • 說明整合式語言治療的核心概念,介紹以**ICF(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)**為基礎的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。

    • 介紹不同溝通支持系統,如PECS圖片交換系統、TEACCH結構化教學與SCERTS模式,提供家長多元的實用介入方法。

  4. 日常應用與經驗分享

    • 透過具體案例分析,引導家長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觀察、支持孩子的語言與社交發展。

    • 強調語言學習與感官經驗、神經傳導及記憶的密切關係,鼓勵家長創造豐富的互動情境,促進孩子的整體發展。

四、參與者回饋

  • 多數家長表示,對於語言治療專業有了更深入且系統性的認識,打破以往僅認為是「矯正發音」的單一印象。

  • 理解到神經多樣化孩子在語言溝通上的特質差異,有助於減少焦慮,調整親子互動方式。

  • 家長特別肯定講師運用生活案例解說,使理論知識與日常應用緊密結合,便於實際操作。

  • 部分家長希望未來能有進一步的小型實作課程,如PECS操作練習、家庭版溝通策略設計等。

3/27

成人線上諮詢:學前及小學特教問題QA

一、活動基本資料

  • 活動名稱:免費視訊幼稚園與小學特教問題QA

  • 活動日期:114年3月27日(星期四)

  • 活動時間:晚上19:30~21:00

  • 活動方式:線上視訊會議

  • 參加人數:同時線上約22人

  • 出席人員

    • 老師群:○○老師(花媽)、○○老師、○○老師、○○老師(澐媽)、○○老師

    • 志工群:○○志工、○○志工、○○志工、○○志工、○○志工

二、活動目的

  • 透過線上即時問答,協助家長釐清關於學齡前及小學階段特殊教育相關疑問。

  • 根據孩子個別狀況提供專業建議,協助家長掌握後續資源運用與家庭支持方向。

  • 促進家長與專業團隊的交流與合作,共同提升孩子的學習與適應能力。

三、活動流程與內容摘要

  1. 問題提問與回應規範

    • 活動開始前,統一提醒家長提問需提供:

      • 孩子的年齡、學齡

      • 所在縣市

      • 是否持有手冊或特教身份

      • 問題焦點內容

    • 尊重隱私、鼓勵具體提問,促進有效對話。

  2. 家長提問重點整理與專業回應

    • Q1 ○○家長提問

      • 孩子狀況:10歲四年級女生,桃園龜山,自閉症診斷+輕微注意力不集中,小肌肉發展遲緩,手作能力與自信落差大。

      • 回應摘要

        • 建議針對感覺統合及精細動作加強練習(大肌肉→腕力→握力→指力順序)。

        • 結合孩子喜好設計手作活動,從簡單、有成就感的半成品開始建立自信。

        • 鼓勵家長與學校溝通爭取資源,如適應體育、資源班協助。

    • Q2 ○○家長提問

      • 孩子狀況:12歲小六男生,台北市,亞斯伯格症診斷,無特教身份,衝突行為頻繁。

      • 回應摘要

        • 針對藥物(利他能)恐懼問題,建議以「作用大於副作用」概念協助孩子理解,並與孩子約定共同嘗試用藥時間。

        • 建議開會前與學校釐清討論目的與重點,強調家長積極配合並尋求學校合作。

        • 強化孩子生氣時的安全離開與發洩策略(如設置沙包、安排安全空間)。

        • 引導家長自我調適,重視自身情緒管理與支持系統。

    • Q3 ○○家長提問

      • 孩子狀況:2.5歲女生,台北市,尚未確診,疑似自閉症表現(無指示理解、無語言表達)。

      • 回應摘要

        • 建議儘速至大醫院兒童心智科評估,不必等滿三歲。

        • 優先啟動早療及職能治療資源,即便尚未正式診斷。

        • 在家中可透過分享式注意力訓練、感覺統合活動(如輕推鞦韆、簡單丟接球練習)促進發展。

        • 引導家長學習基本早療技巧,累積正向親子互動經驗。

  3. 整體討論與情緒支持

    • 強調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與行為問題時,應自我照顧優先,適時尋求專業協助。

    • 分享穩定情緒、延遲反應與尋求資源的實用經驗,鼓勵家長相信自己與孩子都在成長的路上。

四、參與者回饋

  • 家長普遍表示透過即時提問與細緻回應,獲得針對自己孩子狀況的具體建議,感到安心與被支持。

  • 感謝老師群從教育、心理、職能治療等多角度提供整合性回應。

  • 多位家長反映活動氣氛溫暖,能坦誠表達焦慮與困難,紓解陪伴過程中的孤單與無助感。

  • 有家長表示將依據建議,主動與醫療機構或學校接觸,啟動下一步行動。

3/29

寶可夢戰隊自我效能團體

🎉【3/29 希隱力寶可夢戰隊活動小日記】🎉

欸~跟你們說,這次的戰隊課真的是又感動又好笑啦!除了打牌以外,大家的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力」也大升級,根本就像一群小夥伴一樣,超有感情的~❤️

🌟 打牌以外的交情大躍進

還沒上課前,就聽到幾個孩子在聊學校的大小事,結果打牌前居然還玩起了真心話大冒險!而且路上走著走著,聊天對象也會換來換去,不再黏著單一個人,感覺彼此越來越自然、越來越有「夥伴感」了~

🎤 助教示範超吸睛

這次特別邀請助教上台示範怎麼介紹自己的牌組,還搭配了動漫作品,結果大家看到簡報眼睛都亮了,直呼「好厲害!」。而且大家開始慢慢懂得,不是只會照念卡片效果,而是要講「這張卡在什麼時候用最好」,進步超有感耶!

🧠 減少鷹架,小隊員也能撐住!

老師故意不讓發言的人上台,想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維持專注。剛開始有點小混亂啦,不過提醒一下之後,大家就很認真地一個個舉手發言,超可愛的啦~

🥊 面對衝突,慢慢學習成熟

課堂上也練習了怎麼處理打牌時的小摩擦。雖然一開始被點到的孩子有點小尷尬,不過在老師提醒「對事不對人」之後,情緒收得很快,而且還會主動提醒其他同學不要問是誰,進步真的很大👍

🧹 生活習慣也默默變好了

這次大家吃完飯都會自己拿紙巾包便當盒,不用老師提醒,自己就動起來了!小地方的改變,最暖心~❤️ 不過集合出發這件事還要再練一下啦哈哈哈~

🚀 小小觀察:每個人都在成長

  • 有人開始懂得理性討論牌組,不再憑感覺亂放卡。

  • 有人可以控制情緒,不會因為輸了就悶悶不樂。

  • 有人輸了還去教陌生人打牌,直接開啟社交小達人模式。

  • 也有人慢慢能接受新的挑戰,不再怕換牌組。

總之啊,這次真的超級明顯感受到:
「我們不只是在學打牌,大家也在學怎麼當一個更好的人。」

3/30

成人講座:掌握技巧應對隱障者的日常溝通

一、活動基本資料

  • 講座主題:掌握技巧應對隱性障礙者的溝通挑戰

  • 講座日期:2025年3月30日(日)

  • 主講人:黃自強 語言治療師

  • 參加對象:身心障礙孩子之家長

  • 主辦單位:台灣語言溝通障礙發展協會

二、活動目的

本次講座旨在協助家長了解隱性障礙者(如自閉症、學習障礙、ADHD等)在溝通上常見的挑戰與表現,提供實務應對技巧,增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孩子溝通、理解、社交的能力。

三、講座內容摘要

  1. 隱性障礙者的溝通特性

    • 說明溝通的基本要素(語言元素、語言外元素、非語言元素)。

    • 解釋自閉症、學習障礙、ADHD孩子在語意理解、語法表達、語用互動上的典型困難,如:

      • 字面理解、比喻困難

      • 詞序錯誤、句法簡單

      • 對話跳躍、回應延遲

      • 語調平板、背誦對話內容等。

  2. 語言發展與常見問題

    • 說明兒童詞彙量及語言結構發展的年齡對照。

    • 分析構音問題類型與改善策略,包括口腔動作練習及擬聲詞練習。

    • 提及動詞時態、量詞使用等語法錯誤的常見表現。

  3. 成功溝通的引導策略

    • 了解孩子的喜好、能力與敏感點。

    • 同時運用口語與非口語多元溝通管道。

    • 透過說明社會情境與使用「社會性故事」協助理解與行為調整。

    • 強調溝通應以降低不確定性、建立共享經驗為目標。

  4. 學員提問回應

    • 整合事前收集的學員提問,針對情緒行為管理、語言與溝通技巧、人際互動與社交支持、學習困難協助、自我認同與心理健康等主題進行現場說明與討論。

    • 特別關注常見問題,如固著行為處理、社交冷漠、語言理解與產出的訓練策略。

四、參與者回饋

  • 家長普遍表示,對於自閉症、學障及ADHD孩子的溝通特性有了更具體且系統的理解。

  • 認識了「社會性故事」等引導技巧後,家長感到在陪伴過程中較有方向與方法。

  • 部分家長特別感謝講師以淺白生動的方式解釋語言、語音、語用三大領域的問題,讓理論知識與實務應用之間的連結更清楚。

  • 家長希望未來可以進一步安排實作型工作坊,例如「溝通情境演練」或「情緒故事設計」課程。

 

◉◉ 謝謝您的愛心 ◉◉
本月募得金額 單次+定期定額捐款 12,000 元 + 填補 47,110 元 = 59,110 元
上個月募得金額使用項目 正職人員薪資:35,000元
培訓課程講師費:22,400元
行政支出:1,710元
目前總剩餘金額 累積剩餘 59,110 元 - 上月使用金額 59,110 元 + 本月募得 59,110 元 = 59,110 元

◉◉ 簽名檔 ◉◉

社團法人中華希隱力健康生活協會


邀請您點此再次成為更多微型社福的支持者,讓 #人力少 #深耕在地 #有使命熱情 #募款急迫性 的非營利組織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服務弱勢族群!

一起夢想
- 讓所有的微型社福都無後顧之憂 -
勸募字號:衛部救字第1131364067號
立案字號:台內社字第1010278037號
募款:定期定額支持微型社福
聯絡方式:客服表單
社群:官方網站 / Facebook / Instagram / Youtube
徵信:檢核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