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您的捐款幫助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- 110年3月定期定額款項使用報告|多元感官色彩課程培訓非視覺美學種子教師

【藝起來學學】「色彩學學-師資美感研習」進階工作坊 | 眼不見之美-多元感官創作

趙老師講課中
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講授眼科學內容

由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,帶領藝術領域教師認識非視覺形式的藝術創作引導,趙老師首先介紹大腦對於色彩的認知與學習,在人類可辨識的六千多種色彩中,人類文明發展影響著人們如何彼此溝通顏色。

據統計全世界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先天全盲,大多數視覺障礙者為不同程度的視力受損,以致無法正常辨識色彩,課程中藉由「視覺障礙模擬眼鏡」,讓教師體驗包括隧道型視野、青光眼、視網膜病變等七種常見的視覺障礙類型,初步了解視障者的視力狀況,也了解到視覺障礙者如何藉由觸摸實體或模型、聆聽口述影像等方式,運用視覺以外的身體經驗,進行多元感官藝術學習。

透過對色彩的描述練習,趙老師帶領教師探索人們如何透過文字,增加對色彩具象與抽象理解,例如看到牛皮紙盒,可能的描述文字像是「土色」、「棕色」、「卡其色」、「木頭色」,更有教師說那是「黑糖珍珠奶茶」的顏色,讓大家對於色彩有更多的想像與理解,也發現透過食物來描述色彩,是讓大家最有共感與共鳴的方式。趙老師亦以國立臺灣美術館「口述影像語音導覽」為例 ( https://bit.ly/2WMplCt ),帶領教師了解口述影像的敘事方法,藉由對於尺寸、數量、色彩、空間、位置等的精要描述,將繪畫作品的視覺內容轉化為豐富的敘述文字,並藉由說故事方式進行聽覺導聆。

課程中趙老師進一步介紹視障者學習與辨識色彩的方法,包括透過建構色彩系統,將不同的色彩對應到指定的形狀或線條紋路上,讓視障者運用觸覺進行辨識與選色。而在多元感官的教學引導上,趙老師鼓勵教師帶領孩子透過撕、貼、黏、聞等方式進行創作,累積孩子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的記憶庫,培養多元感官的創作能力。

在上午實作練習課程中,教師進行「小感動鼠」盲眼創作體驗,由創作者戴上眼罩模擬全盲,陪伴者則以口述方式引導創作者,以手指作為創作工具,嘗試將紅黃藍黑白五色顏料進行立體作品上色與混色。下午實作練習則是創作者自行用鉛筆,在保麗龍板上刻畫出手部線條,並運用嗅覺辨識出薑黃粉、咖啡粉、抹茶粉、紅椒粉、薰衣草,再進行黃、黑、綠、紅、紫色的多媒材創作。

許多初次體驗盲眼創作的老師分享,實際完成作品與原本想像的大大不同,但也驚訝自己竟然可以只透過觸覺、聽覺、嗅覺方式,進行上色與填色,並完成了作品。趙老師提到視障者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引導,可以學習並體驗攝影、文學、繪畫、舞蹈等領域課程,不但建立其自信心,更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創作觀點。

期盼本次課程鼓勵教師將視障者的藝術學習轉化為教案設計靈感,引導孩子透過多元感官體驗與創作練習,啟發五感聯覺的創作潛能,探索視覺以外的感知與感動,激發孩子對藝術的想像與創作熱情。

指導單位 教育部
主辦單位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
協辦單位 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
特別感謝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生活中心


 款項使用說明

  • 本月定期定額募得金額:(((27,800))元
  • 上個月募得金額使用項目:(((執行秘書兼職費、會計兼職費、活動工作人員交通費與工作費、行政作業費…等共支出8,600元))
  • 目前剩餘金額:(((19,200)))元

剩餘金額預計使用項目:未來聘用兼職工作人員費用

(((19,200元)))
 


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


目前正職人力0名,為一起夢想公益協會支持之微型社福